4月17日,美国打算对停靠在美国的中国船只追加收费。
这一消息一放出,立刻吸引了大家的注意,全球造船行业,特别是中日韩三国的造船实力成了焦点。
说到日本,这个老牌的造船一哥,去年也就拿到了186艘的新船订单;而紧随其后的韩国则以291艘的成绩迎头赶上。那我们中国的表现又如何呢?
日本造船业曾是全球的霸主,如今却面临不少挑战。虽然依然保有技术优势,但随着竞争对手的崛起,市场份额逐渐缩水。近年来,订单量不断下降,很多船厂也出现了经营困难。这一切让曾经辉煌的日本造船行业不得不重新审视未来的方向。
日本的造船业曾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王者。二战后,在美国的帮助下,加上朝鲜战争带来的机遇,造船业就像打了鸡血般迅速复苏。日本政府也是不客气,疯狂出台各种政策,贷款利息补贴啥的,硬是把这个行业扶持到了巅峰。
1956年,日本一脚把英国踢开,顺利坐上了全球造船量第一的位置,接下来30年一直稳稳霸占着这个宝座。在巅峰时期,日本一年能造出3000万总吨的船,横滨、长崎、神户等地,那简直就是全球一流的造船“圣地”,全球超过一半的造船市场都被日本牢牢掌控。
时光荏苒,如今的日本造船业简直是从高空掉进了泥潭,成了落后的那一档。
2024年,全球新船订单热得发烫,一共2809艘,可日本呢,惨得只接到186艘。全球市场份额也掉到了10%左右,这走势就像滑滑梯,越滑越低。
这一切都是他自己造成的。在石油危机那会儿,他们硬是要推行什么强制“减船”计划,结果船厂一半的船台都关停了。等到全球市场需求再上来的时候,产能完全跟不上了,大把订单被其他公司抢走。还有就是企业之间联手定产量、定价格,创新能力跟不上,人才也是留不住啊。
更要命的是,来了个强劲对手,韩国凭借政府的大力支持,追得飞快,产能直线上升,在高端船型技术上也取得了突破,特别是LNG船,这块蛋糕直接从日本那抢了不少。
韩国迎头赶上。
早在20世纪60年代,韩国就下定决心,把造船业当成经济复苏的“金鸡母”,不仅大力投入政策和资源,几乎把所有的家底都拿出来用在这个行业上。更厉害的是,韩国的造船企业速度惊人,别人建一艘船,他们能轻松造两艘,价格还特别有竞争力,直接把日本那些老客户给挖走了。此外,他们还专注于技术研发,拼命攻克高端船型。
不知不觉中,韩国成了全球新船订单的“收割机”,一度稳居世界第一。尤其是在巅峰时期,订单量更是达到了4100万修正总吨(CGT),占据了全球市场的47.3%。
自2010年起,韩国的造船产业一直处于萧条状态,很多船厂纷纷关门。大量本地一线工人也离开了,结果船厂只好引进外籍劳工。可这帮人跟韩国的文化和语言差异巨大,管理起来特别麻烦。而且很多外籍工人还是新来的,连最基本的焊接都搞不定,直接影响了造船的进度,只能延迟交货。再加上造船成本的不断上升,许多订单也慢慢流失了。
到了2024年,韩国的船舶订单仅有大约291艘,而原本属于日本和韩国的订单,全部被我国接手了。
我国后来居上,成功超越了其他国家,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。
如今,我国的造船业就像“老大哥”一样,在全球范围内风头无两。每年船厂忙得不可开交,一艘接一艘的船舶从这里顺利下水。从2010年到2025年,我国连续15年在全球造船三大指标——造船完工量、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上稳居第一,真是厉害了我的国!
2024年更是“疯狂”,一下子拿下1796艘新船订单,占全球新接订单的64%。到2025年初,咱们中国船厂的积压订单达到了3665艘,真是让人刮目相看!
咱们造船可不是光顾着跟风数量,质量和技术也是实打实的“硬货”。以前造大船和普通船,现在连LNG运输船、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船这些高端型号都能做到,又快又好,真是一绝!
在上海长兴岛,这几个船厂的效率真心让人佩服,平均五天就能交付一艘新船。看看这全球首艘第五代大型LNG运输船,技术实力可是数一数二的;再说那全球装载量最大的LNG绿色动力汽车运输船,不光环保,还是个赚钱的“宝贝”。另外还有大洋钻探船、科学考察船、大型邮轮这些“大国重器”,技术难度杠杠的,不仅填补了国内多个空白,真是大大提升了咱们的深海探测能力。
到了2025年,刚一开年,各大船厂就纷纷“火力全开”,交出了个个都亮眼的“开门红”成绩单。
有的船交付了成品油船,有的搞定了散货船和重吊多用途船,还有为比亚迪打造的汽车运输船也顺利交付。沪东中华造船厂更是威猛,船坞里一批LNG运输船刚下水,紧接着下一批又来了,产能直接爆满,订单都排到2030年底了。
美国近期针对中国船舶实施了一系列制裁措施,主要聚焦于打击与中国船舶制造业相关的企业。这些制裁旨在遏制中国在全球船舶产业的竞争力,特别是在高技术领域。这一行动不仅涉及直接制裁个别企业,还包括对相关供应链的限制,影响了船舶的建造、维修和运营等多个环节。美方的举动引起了中国政府及业界的强烈反应,表示将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反制。
随着特朗普的关税大战愈演愈烈,我国的船舶接单量也受到了波动,反倒是日本和韩国再次抓住了机会,迎来了发展的契机。
3月份,日本的新船订单总计达到了24艘,月订单量创下了9个月来的新高。
韩国方面也跟特朗普谈判了造船和潜在能源交易的细节,甚至试图把自己的造船业作为关税谈判的筹码。
尽管日韩的公司都想扩大产能,结果还是很有限,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满足美国市场对替代船舶的需求,毕竟我们国家的实力在那儿。
咱们的造船产业链可谓是面面俱到,从设计、生产到零部件的供应,整个流程全都自己掌控。而且,咱们在研发上投的钱也多,技术更新飞快,设计师们每天都在琢磨新船型,专注于绿色和智能这块创新。像液氢、液氨运输船这些尖端领域,咱们的技术储备相当充足,只要有需求,立马就能推出新产品。
看着咱们的造船业在国际市场上风头劲劲,美国心里那叫一个不是滋味。他们想尽办法,先是出台一些港口收费政策,对咱们的船只进港收高达150万美元的“过路费”;接着又来了个“美国船舶法案”,要求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货物至少得用10%的美国船来运输。这么一折腾,他们诚心想压制我们的发展。
不过,这些招数实在是“损人不利己”。全球一大半的船可是咱们中国造的,日韩两国加在一起也弥补不了这个缺口。韩国的造船业背上了交付难、成本高的各种烦恼,真是焦头烂额。而日本的市场份额才5%,很多企业还是跟中国保持着合作关系呢。
美国这么一折腾,不仅搅乱了全球航运,结果苦的还是自家进出口企业,运费一涨再涨,商品的竞争力也是大打折扣。
可以说,中国的造船业实力在那里,美国再怎么折腾,也动摇不了咱的地位!
